11月22日,华领医药-B(02552.HK,股价1.32港元,市值13.93亿港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向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拜耳)发出书面通知,表示有意自2025年1月1日起,将公司开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创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多格列艾汀(商品名:华堂宁)在中国的商业化责任过渡至华领医药。
公告称,为实现过渡,华领医药有权并计划自2025年1月1日起终止协议。自公告日期起至终止生效日期止,拜耳与公司将继续履行协议项下的义务并承诺启动一个友好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过渡计划。为支持多格列艾汀在中国的持续商业销售,华领医药可能会寻求其他潜在合作伙伴,以在中国进行华堂宁的商业化。
资本市场对华领医药与拜耳终止合作一事反应剧烈,华领医药股价开盘后一度跌超20%,最后收盘跌15.38%,报1.32港元/股。
针对此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分别向华领医药与拜耳表达了采访诉求。华领医药表示不再对外回应;拜耳方面则对记者表示,华领医药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考虑,与拜耳友好协商并达成一致。
合作最初进展顺利,已达成多项里程碑
在外界看来,这一合作终止比较突然。事实上,就在前不久举行的进博会上,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副总裁、中国医学部负责人李瑶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提到了与华领医药围绕多格列艾汀展开的合作,并认为产品的创新性和协同性是拜耳考虑与中国本土药企合作的重要因素。
多格列艾汀是全球首个获得上市批准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作为华领医药自主研发的新药,它的上市被视为糖尿病领域十年来首次出现的新机制药物突破。
华领医药与拜耳围绕多格列艾汀展开的合作则可以追溯到2020年8月17日。
根据协议,拜耳获得多格列艾汀于中国的独家商业化权,而华领医药则可以获得3亿元的预付款,以及额外最高可达41.8亿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此外,华领医药将根据在中国的净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向拜耳支付服务费用,在初期将平均分享销售收入,并在中国的净销售额达到协议量级时,对销售收入分配比例进行相应调整。
彼时,这笔合作曾被认为是国内创新药企与跨国制药巨头之间强强联合的典范。一方面,华领医药手握一款少有的同类首创新药,在临床阶段就表现出了不俗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拜耳凭借其在国内糖尿病市场的深厚积淀,尤其是拜唐苹的销售神话,也被认为在商业推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拜耳与华领医药当初合作的目标是通过共同推广多格列艾汀,快速占领中国糖尿病用药市场。
二战期间,美国狙击手最常用的狙击步枪是春田M1903A4型,这个实际上就是在标准的春田M1903栓动式步枪上面改进出来的狙击步枪,可以在上面加装M84瞄准镜或者2.5倍的M73B1瞄准镜,而且M73瞄准镜尺寸很长,这也是这种狙击步枪的一大主要特征。
实际上,这项合作在最初几年进展都非常顺利。公告称,自拜耳合作以来,已达成数个与华堂宁相关的里程碑。具体包括:华堂宁于2022年10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中国销售;其自2024年1月1日起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截至目前,其已进入中国2000多家医院;其最近被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纳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纳入医保后多格列艾汀降价六成以上
尽管双方在合作初期成功实现了多个里程碑,但多格列艾汀的市场推广以及商业表现始终未达双方预期。财报显示,从2022年10月上市至2023年底,华领医药获得的多格列艾汀销售额为9420万元。
2023年底,多格列艾汀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价格从15元/片降至5.39元/片,降幅达64%。降价扩大了市场覆盖面,使得多格列艾汀得以迅速进入全国超过2100家医院,并让华领医药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1.027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6%。但是,公司毛利率也随之大幅下降,从2023年上半年的62.6%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46.5%。
尽管销售量有所增长,但降价带来的利润承压显然让华领医药与拜耳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这或许是导致双方合作终止的一大原因。从拜耳的角度考虑,其在过去几年中为多格列艾汀的推广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其获得的回报远不及投入,尤其是在医保谈判后利润空间大幅被压缩的背景下,拜耳对继续维持这一合作持谨慎态度。
此外,华领医药自身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实现盈利的问题,如果仅依赖拜耳进行商业化推广,企业的控制权和市场策略灵活性就会受限。
对双方来说,此次合作终止的后续影响会有哪些?根据华领医药2021年以来的财报数据,公司先后收到了3亿元的预付款,以及4亿元、8亿元和2620万元的里程碑付款,总计超过15亿元,不及最初预计的41.8亿元。据悉,该里程碑付款不会因为合作终止而退回,而华领医药也将以此为契机,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维护华堂宁的核心市场销售,同时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
拜耳方面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拜耳将利用公司在中国业务运营的专长以及糖尿病领域的领导地位,继续为中国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时,拜耳将在中国持续深化与生物医药企业、初创公司、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寻找并评估本地创新成果及合作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券商配资策略配资,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