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配资平台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南方杂志社、南方+党建频道平台特此推出《南粤先锋》专栏,讲述南粤党员故事,讲解党建知识,树立先锋形象,敬请垂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培育现代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土特产”一头连着群众增收致富,一头连着乡村产业振兴,要立足实际,不断挖掘“土特产”潜力,激发“土特产”活力,探索将本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路径,让“土特产”变身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用好资源禀赋,从“土”字上谋实招。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特产”。“土特产”是独特乡土资源孕育的地域产品,也是一个地方独具一格的重要标志。要紧跟政策导向,突出规划先行,立足当地土壤、水文、气候等条件,全面调研本地“土特产”资源,摸清摸实发展现状,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制定跨行政区域的“土特产”发展规划,形成资源热力图,构建主导产业与“土特产”融合发展的格局。统筹做好乡村风貌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等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确保“土特产”的稳定供应。要深挖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赋能,结合新老工艺,对传统产品配方、外形、包装等进行升级,使“土特产”不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购买欲望,提高“土特产”文化创新附加值。
着眼地域优势,从“特”字上下实功。走好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要加快农业新技术迭代,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合作,研究利用种质资源,开发适应当地“土特产”特点的新技术、新工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推广智慧农业,实现精准种植、养殖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坚持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的“三品一标”为抓手,统筹建设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巩固提升“土特产”原产地品牌优势,打造可推广可借鉴的标准化发展路径。要通过大数据技术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创新市场营销模式,通过举办一系列特色活动,提升“土特产”的溢价能力、扩大“土特产”的知名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直播、短视频等营销方式,打造“土特产”的网络“爆点”,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火爆出圈。
瞄准融合发展,从“产”字上出实效。实现“土特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融合化思路,延伸产业链条,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要创新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扶持特定“土特产”的产业龙头企业,借助其示范效应,推动整个区域产业链升级与发展。注重将小、散、弱的“土特产”农户集群发展,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等多种形式整合成利益结合体,推动传统小农户生产向产业化、高效化、智能化模式转变。针对“土特产”的产、研、供、销、服环节,发展一批关联性强的产业,尤其是能与相关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拓宽农耕体验、休闲康养、亲子游学等新兴业态,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要强化财税与金融支持并重,加大对“土特产”经营主体在购买农机、建设农业设施、农产品加工设备等方面的补贴力度,帮助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符合条件农户授信覆盖率,撬动更多资本投资“土特产”产业链主体。
更多精彩内容:南粤先锋专栏>>>
【作者】梁楚荞
【供稿单位】云浮市新兴县委党校
【栏目统筹】陈健鹏
【频道编辑】周丽娜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正规配资平台